3月16日下午,学校在缙云校区同生礼堂开展了主题为“弘扬科学精神,涵养家国情怀”“我阅读,我成长”第32期阅读分享交流活动。此次活动分享的书籍是《科学与忠诚:钱学森的人生答卷》,引导青年学子在经典阅读中汲取成长力量,实现思想淬炼与价值升华。活动由图书馆、马克思主义学院、校团委和学生处联合主办。校党委常委、副校长葛萍出席活动,部分院系部处领导,重庆老年高等教育工作者协会新利18娱乐分会的部分老师,线上线下3600余名师生参加活动。活动由第一临床学院李涵潇同学主持。
葛萍在致辞中表达了对钱学森先生为国家科技事业作出的杰出贡献的崇敬和赞美之情,高度赞扬钱学森炽热的家国情怀和崇高的民族气节。她表示,西迁精神与钱学森精神在本质上是相通的,都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听党指挥跟党走,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一直以来,学校高度重视“西迁精神”的传承与弘扬,将其贯穿到立德树人的全过程,力求培养具有“救死扶伤的道术、心中有爱的仁术、知识扎实的学术、本领过硬的技术、方法科学的艺术”的新时代“五术”医学人才。她寄语广大学子,要在全球化语境下厚植家国情怀,为构建人类健康命运共同体贡献青春力量,以钱学森先生为榜样,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以爱国为立身之本,以创新为不竭动力,以奋斗为前行底气,大步向前谱写新时代下属于自己的“人生答卷”。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郭笑雨通过一段远赴上海与《科学与忠诚:钱学森的人生答卷》作者吕成冬的深度访谈视频,与现场师生分享了该书的创作背景、内容精髓及其对当代青年的深刻启示。他以《钱学森人生中的十个“九”》为题,讲述了钱学森先生从赴美求学、历经艰辛归国,到为中国航天事业奠基的非凡历程。他表示,钱学森的事迹激励着青年学子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中医药学院2022级冯怡朵同学以“底色与信仰”为线索,串联起钱学森的少年启蒙、留美科研与归国报效历程。护理学院2023级李胤珲同学聚焦钱学森归国后的“两弹一星”攻坚细节,以“手中无剑与有剑不用”的辩证,呼吁学子以专业知识为“剑”,守护家国安康。国际医学院2023级邢芮涵同学将钱学森精神与重医西迁历史交织,讲述了以钱惪教授为代表的西迁人故事,展示了为祖国建设奋斗的精神本质是同根同源,同声相应的关系。



活动中穿插了“看图识人”和“明信片交流”两个互动环节,让大家重温科学家的奋斗瞬间,致敬新中国科技群星。
通过此次活动,师生们深入学习了钱学森先生的科学精神与家国情怀,努力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